【當代藝術綠線通關】

17952631_10209153753416108_4823051802796849297_n

18056015_10209153792537086_5376848355837994795_o

18056271_10209153748175977_2608307545029653942_o
/ 圖為在生活藝術協會藝術家- 林育正作品
當代藝術綠線通關
展出藝術家 / 張乃文、林煌迪、曾偉豪、任大賢、蔡坤霖、林建志、李承亮、林育正 (新藝獎得主)
「安平海關」這個展場
文∣胡永芬 (獨立策展人)
  「安平海關」這個展場,是這屆臺南新藝獎統合的展覽場中,一顆讓人驚喜的彩蛋。
  安平港開關,起源於1858年的天津條約,當時南臺灣的打狗與安平兩港海關合稱臺灣關;1895年日本接收臺灣,設立安平稅關,成為臺灣與全世界通商的四個口岸之一。日治31年之後臺南新運河開通,從1930年開始,安平海關遷移到新運河的安平船塢,也就是現在我們所見的「安平海關」,此地迄今已邁入87年的歷史。
  如今這個位於安平路97之15號的原「安平海關」,於民國67年將安平支所遷移到新安平港,成了一棟閒置的建築,一直到民國92年這裡被指定為市定古蹟,兩年後設置為「運河博物館」。這是今日我們所看到倚傍巨榕、清風流曳於靜好歲月的「安平海關」,這個展場的前世今生。
  這棟立於平野的紅磚黑瓦建築,忠實凝結了87年前日式洋建築的濃郁風華,敦實樸素的木質門窗、長型櫃臺,滲出時間浸潤的手澤,屋內牆面上掛著當年臺南運河情景的照片與圖繪,一塊小黑板是當年用來登記船舶資料的記錄板,讓人不免想像當時諸船在運河上排班等待入港交易的輝煌時代。走在狹長的廊道上,覺得這是一棟擁有時光機魔法般的房子。
  這樣的房子憑恃著自己渾然的況味,已經不需要甚麼藝術品的裝置,即已足夠完滿充分,自戴暈光了,因此這屆臺南新藝獎對這個空間成為展覽場的規劃,也於其他展場作為一個框架的概念完全不同——「安平海關」是以一個伸展蔓延開來的「展台」的概念予以呈現。這個空間目前是由近二十五年來在臺南連續打造了好幾個神奇的老空間展場,像是臺南當代藝術的母親一般的杜昭賢負責,特別讓人期待她的魔法。 本屆臺南新藝獎,於「安平海關」展場展出的藝術家,除了本屆新藝獎藝術家林育正之外,還邀請了包括任大賢、李承亮、林煌迪、林建志、張乃文、曾偉豪、蔡坤霖一共八位優秀的當代藝術家一同展出,展場基本上都在安平海關建築戶外,平野綠地上的冬日薰風之中,眾多藝術品與安平海關的古蹟建物相互烘托輝映,共構為運河邊的一個發光體。
  林育正以殘跡般的水泥、小磁磚、機械、現成物製作的作品,本身就與古蹟有一種神妙的契合,彷彿一顆在遺址中雖然損破,卻仍兀自轉動的鬧鐘,隨時可能巨力一鳴的神奇感。林育正的作品像是一件件未來對於今日的考古出土,一個水泥與工業世界的遺跡,其中詭妙之處在於,一些水泥殘塊中,不只有小磁磚、機械等現代工業物件,同時並存共構的還有一些如齒輪、機械一般造型的水泥物件,將原本的敘事提煉成為一種寓言。
  任大賢的線性雕塑總是像一首奇幻詩,面對著他將生活的無意識描繪具體化的作品,觀者不免蔓生臆想,對於背後那雙神之手無限好奇。任大賢以基本的幾何造型,透過線描般的結構,重建人類身體與視覺經驗的新感知,在熟悉感中開拓了更為新鮮的經驗,創造了當代雕塑中奇妙幻視與親切感兼具的作品。
  「復興漢」出身的李承亮,新作「月球太空計畫」秉承著「復興漢」超認真嚴肅製作的無用功精神,繁複製作了一個漫遊在太空與日常生活的裝置奇觀,一個以現代生活的疏離狀態下拓展的幻想場景,藉以指喻當代生活中的重複與麻木,讓人剝離了細膩與浪漫的能力,讓人們成為一個個宛如太空漫遊中的孤獨星球。
林煌迪在地深耕臺南「文賢油漆工程行」已經邁入第17個年頭,也是這屆臺南新藝獎變革方式的發想人。他的創作,與他經營文賢油漆行展覽空間的切入點,都在於透過實踐,討論物件在空間脈絡裡的重新配置、在意義價值系統裡的再生產,表達對於藝術生產及其運作系統這些相關議題的關注。經常貫穿於作品中一個類似幽浮太空船的符號,似是象徵一個堅守的本質與主體。
  林建志在此展出的作品《路邊系》,是將他自己以及同樣做創作的友人,在多年以來創作歷程中所殘留下來的未完成品或是剩料,這些時間累積下來的現成物件作為素材,重新塗色以抽離其日常性,在空間中裝置處理,然後在材料旁以喇叭播放著生產者敘述關於此材料與自己的關係,以最為無用之用的藝術生產過成的殘渣,回應創作者於消費時代的矛盾處境。
  張乃文的雕塑作品,有一種特別鮮明的後現代破碎拆解之後混搭的特性,跟他形象很一致的酷與犀利尖銳之後的可以無為。維持這樣的立場與抗拒的姿態在張乃文而言無疑是重要的,而在這之中展現的陶侃譏嘲與力量無疑也是必須的,這種精細而且準確的拼裝則是來自於信仰與秉性。在安平海關紅磚屋外的庭園綠地中安置的作品,呈現穿越百年時光的審美對詰。
  曾偉豪專注於研究、也甚有成果的創作方式非常獨特,他經常透過導電油墨和鉛筆作為介質,藉由觀者的意念引動身體作為導體,將墨色的抽象視覺圖像轉換為聲響與樂音,將可識見的形色轉換成無形卻有聲的能量,低度的科技,卻織縫為高度的精神性,形成每個參與者自己與自己、身體與思維、意志與意識之間的奏鳴,在當代互動藝術的顯學中,顯得格外樸素與詩意。
  蔡坤霖擅長以各種尺圍、色彩的建物用塑膠筒管,視空間性,或者依附建物蔓走,或者獨立築構成型,並且在筒管中埋入聲音裝置,透過親密的近身與聆聽之必要,帶給觀眾奇異的感官,藉此觸發與連結觀者自己過往私密的感官經驗記憶。

文章出處:
http://next-art.tainan.gov.tw/www/pages/studio_detail.php?menuid=544f28625a8e3&v=5894473a9f50f

以下為台南新藝獎藝術家/林育正 相關影片:

#新藝CHANNEL #精采呈現 S2E7 ⭐林育正藝術家簡介:https://goo.gl/zZ1eag展出畫廊:安平海關

Next Art Tainan 臺南新藝獎发布于 2017年4月9日